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唐官在线阅读 - 13.南阳公扁担

13.南阳公扁担

    一会儿,云和才将釜的圆盖给揭开,这时一阵白亮亮的烟窜出,里面的肉块四周的水已被蒸干了。

    云和用竹篱爪将肉块给捞出来,而后就望着厨台上的一排小盂发呆。

    “霂娘,熟水都已烧尽,还不从取脂来?”这会儿是云韶提醒了她下。

    听到阿姊的话后,云和才仿佛有了主导权,用匕勺自个盂中舀出一升的脂膏来。

    这脂膏是先前阿姊从兴元府集市里买来的,是自最好最肥的猪身上切下后,反复煮炒取得的,有点黄油油的色彩。

    然后云和又从别的盂里取来些酒,取来些盐,脂、酒和盐共是一比二比三的比例,将其浇在蒸熟的肉块上,随即摆入瓮中,再让阿措升火烧,烧透后就用竹格子渗掉多余的脂膏,接着重新把肉块摆入水中,一会儿后再度煮熟捞出。

    云韶将事前捣碎拌匀的韭、葱、蒜,混着豉汁,摆入勺中,细细浇在肉块上,接着露出白白的牙齿,“大功告成啦!”

    “卿卿,彘臛。”等到高岳回来后,中堂上云韶将这道叫“彘臛”的菜肴摆在了高岳的食案前。

    高岳用箸夹了一块,送入喉咙里,顿觉得美味异常,这彘肉比少女的肌肤还要滑润,在口舌间一跳跳地,牙齿咬下,顿时香喷喷的汁水四溢,“呼”,他喉结不断滚动,一下下地将一块彘臛吞咽入腹。

    “可要佐酒?”云韶为他斟了杯酒水。

    高岳急忙摆手,而后又夹了块彘臛,三下五除二地又吃尽了。

    他是唇齿生香,迫不及待地又夹了第三块和第四块。

    这玩意儿太好吃,根本就不用佐酒,或其他任何菜肴,单吃才是最美的。

    旁边的高竟,他案几上的食盘上也有几块热腾腾的彘臛,刚吃了块,就喊到小姨娘做的彘臛可真好吃。

    听到这话,远远单独坐着的云和,纤手握着食箸,低声说,用的全是阿姊制好的脂、盐和酒,不过因人成功而已,实在是不值一提。

    这话说得在场用食的数人,都多了份心事。

    只有竟儿吃得最欢,浑然不觉。

    午后,一路赶来疲倦的高岳,便坐在中堂通风处的屏床上,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这时竟儿抱着个小胡床,而后就坐在阿父的对面,阿措则将书箧摆在旁边,云韶与云和姊妹俩坐于帷帐边的月牙凳上,静静听竟儿向他阿父汇报前段时间的学习所得。

    因高岳先前留下四篇“变文”给了竟儿,一要认得读得,二要谈谈心之所悟。

    其实他也是想做个试验,以便在兴元府统一推行孩童的启蒙教育。

    首篇是《小驹涉溪变文》,言甲村有一驹,负麦粉一囊,至乙村水硙,道侧遇一溪横绝,驹不知深浅,遂不举蹄,问一牛饮溪者,牛曰“浅甚,才没我蹄而已。”驹便欲涉溪,忽有一黄犬摇尾而至,极言溪深不可涉。幼驹莫知所适,遂归问其母,母笑曰,“尔躬行即可,勿问他人也。”

    “哦,那么竟儿,你认为这幼驹躬行后如何了?”

    “回禀阿父,当然是溺毙了。”

    “为什么呢?”

    “牛言太浅,犬言太深,竟儿见过兴元军府厩舍里的马驹,大不及牛,小却过犬,如是此溪恰好可没至幼驹之胸,一旦过溪,所负麦囊必然浸水变重,幼驹筋骨太软,定然不支,翻沉溺毙了。”

    “......”高岳睡意也消散了一半,摇着羽扇,便又问第二篇《侯霍》:

    昔有侯霍,白马县人也,在田营作,忽闻有哭声,不见其形,明后日来再闻哭声,循声而寻,见田畔有一死人骷髅,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当眼眶里有一支禾生,侯霍悯之,拔却,又拥土为小坟埋之,哭声遂绝。

    后至八月,侯霍在田刈禾,至暮还家,觉后有一人随之,怪之,问曰“君是何人?”

    答曰:“我即是田畔死鬼,君恩厚重,无以为报,知君未有妻室,我十一月一日定为君娶妻。”

    十一月一日,西方黄尘风云随风而来,至侯霍家门,云雾暗黑,霍入房,见一女子十八九岁,随身床褥毡被,见霍入来,便语霍曰:“你是何人,入我房中?”侯霍曰:“娘子是何人,入我房中?”

    此女郎便说道,我是辽西太守女,今日嫁于辽东太守毛伯达之子,迎车至门前,忽大风,我避风回房,而后见你入房来。

    侯霍便说道,辽西离此地五千余里,女郎为何于此与我争房。

    女郎惊起,出门看之,全非己家屋舍,知是定命,遂嫁侯霍。

    “死鬼尚知报恩哇,竟儿你怎么看?”高岳又问道。

    这可是明玄法师的得意之作啊!

    竟儿抓抓脑勺,说侯霍是田夫,这女郎是太守家的“衣冠女”,按唐律不合婚配。

    “......”高岳默然。

    那边,云韶、云和则轻摇扇子,不住点头。

    这全是这俩教竟儿的?

    高岳硬着头皮,就又问竟儿《南阳公扁担变文》起来:

    (这是篇应运而生的新变文)建中三年,长武军叛,陛下播迁奉天,国家危难,李令公(李晟)陈兵东渭桥,韩南阳自润州运米百艘以饷大军,南阳公有一扁担,自挑米囊五斗,自仓廪担之至扬子巡院,急行如飞,军卒莫不振奋,又感南阳公年老,恐其不支,遂窃其扁担而藏之,南阳公寻觅不着,便于上元寺取一粗竹,于月下剖之,削之锯之,不日即得一新扁担,又墨书“韩滉之担”于其上,自此绝无失窃之事。

    而镇海全军将佐军卒争相举米,须臾而集,运抵渭口,李令公得克长安,国家兴复,南阳公功莫大焉。

    读完后,高岳就问竟儿,对这篇变文又有何感想?

    竟儿拍着小手,高呼道,南阳公实乃大唐的栋梁忠臣。

    高岳额头上的汗珠,咕噜噜地淌下来,有些心神不宁地扇着扇子,良久他起身,不再追问下去。

    “卿卿,不问第四篇了吗?”云韶很是惊讶。

    第四篇正是太宗皇帝幼时,运斧斤削破自家田庄橘子树后,又向高祖坦诚错误的变文。

    “这些变文,以后就不用叫竟儿看了。”

    高岳现在明白,他儿子的思维果然不同于凡俗。

    以后还是找些经世的文章给他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