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超越IBM可能
如果将整个地球上所有国家,按照先进与落后,富裕与贫穷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金子塔结构。 而所谓的共(喵)产革(喵)命,在相对先进和富裕的国家受到的打压更大,发展起来更难。 因此,不管是苏联还是中国,都是以一种后发的落后国家的姿态,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 自然是后发,在科技先进性上自然就不如发达国家,因此必然会面对其它国家的技术封锁。 曾经的苏联如此,现今的中国也是如此。 无论是巴统还是瓦森纳协定,对于中国能够进口的东西,都有严格的限定。 当然,不是说什么什么型号的设备不能买,而是严苛地卡着零部件的技术指标。 万户在发力电子科技的时候,几乎处处碰壁。 只要是你不能自己制造的零部件,几乎就是禁运。 而想要最终制作出的成品在外国售卖,就必须获得这些技术的专利授权或者绕开这些技术。 虽然在材料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在中国相关专业人员以及从前苏联挖掘过来的人才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还是绕过了一道又一道墙壁,弯道超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哪怕是相关的研发人员,都不敢置信会这么顺利。 然而,就是这么顺利。 或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万户能够如此顺利的发展,都依托与一种他们可能天天看见,但是却意识不到的力量。 那就是——高桥。 因为高桥明晰未来技术发展的路线,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导技术发展的方向。 原本可能要尝试一万次才能成功的实验,可能有了高桥的指引,缩短了范围,只要实验一千次就能成功。 若是每一次实验都节省这么多的次数,那就从量变到质变,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景了。 而今,万户的风景就是这样的风景。 也正是因为万户如此强大的技术爆发力,才让其他先进国家的电子企业第一次开始认真对待起了万户。 万户之前虽然也已经生产了电子元件有些年头了,但是与世界一流的水平,一直以来也有超过一代的代差。 一代的代差其实换算成时间也没有多久,最多不过三五年。 但是,在消费电子领域,三五年的代差就足以决定消费者到底选择谁了。 万户的优势不在于他们具有代差的技术,而在于他们对于具体消费产品的选择。 说实话,掌上游戏机这东西,世界上愿意做的厂商没有几家。 当然了,最开始也有许多企业进行了尝试。 但是那超低的硬件利润率,以及巨额的亏损,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进攻这个领域。 甚至在索尼成功进军家用电子游戏机之前,美国的大企业们,都以为任天堂有着主角光环,只有任天堂能够在这个领域生存的很好。 然而,知道索尼破局。 曾经三番两次进入电子游戏机市场的微软,终于又带着自己的凶箱再次入场。 不过,凶箱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在曰本的战绩却很难看。 如果说价格,凶箱的价格绝对不贵。为了推广这个硬件,微软硬生生的亏损了几十亿美元。 但是,如此豪亨的作态,却并没有得到曰本玩家的认可。 一是从外观设计来看,凶箱看起来就带有大凶之兆,看起来还有些像骨灰盒。 而从游戏阵容上来说,上面大量的射击游戏,球类游戏,并不是很符合曰本玩家的游戏偏好。 当然了,虽然最后没有贡献曰本的市场很遗憾。但是凶盒凭借着分发体系的优势,在北美在南美在欧洲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俨然取代了已经凉凉的世嘉,成为了与索尼直接竞争的对手。 而任天堂虽然依旧在美国是绝对的霸主,但是现在的任天堂却让许多人感觉都不太对劲。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任天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任天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索尼有自己的硬件生产厂,几乎不用外企协同就能自己造游戏机。 而微软背靠硅谷,财大气粗几乎所有硬件厂商多要仰微软的鼻息。 而任天堂有什么呢? 任天堂只是京都的一家小作坊罢了。 它既不拥有自己的硬件生产厂,又不拥有让人仰望的实力。 索尼可以在白色家电领域称王称霸,微软可以在电脑软件方面称雄天下。 但是,任天堂的主场只有一个那就是电子游戏市场。 专注虽然有专注的好处,但是在需要技术升级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比索尼和微软更大的代价,任天堂才能升级。 如今,那个曾经说如果PS卖超过一百万台,就用头走路的用头走路星人,也就是山内溥。 已经处在一个半退休的状态了。 公司的巨大部分事物,都已经交接到了岩田聪的手中。 岩田聪对于电子游戏绝对有着自己的热爱。 因此,他对于公司的管理,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 任天堂全部三千多名员工,每一名他都知道他们的名字,并且能与他们本人对应的上,还知道每个人的基本情况。 甚至最近还要尝试着与所有人都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他这种风格,正在慢慢改变着整个任天堂的风气。 但是,在产品的设计上,岩田聪还是面对着巨大的困难。 当他手中拿到万户已经批量发售的手机的时候,岩田聪的手都有一些微微颤抖。 不是因为他惧怕万户,或者是害怕这个产品。 而是他忽然发现,任天堂距离万户这个后来者都有这么远的距离了。 岩田聪与高桥算是一个时代进入电子行业的从业者,他当初的志向,是建立一个要超越IBM的企业。 然而,现在他虽然已经是任天堂名义上的社长,但是任天堂能比得上IBM么? 怕不是不能。 然而,岩田聪却从万户的这款手机上,看到了万户超越IBM的契机和可能。 他拿着小小的手机呢喃道,“难道未来真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