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登基之前 十二
蒯良不傻,相反,他很聪明,能成为刘表麾下第一谋士,情商智商都是在线的,牧景这话,他能听得明白,而且听的非常明白。 当下,他俯跪下来,恭谨行礼,然后道:“属下当为大王马首是瞻,为明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很好!” 牧景笑了,他就喜欢和聪明人说话,一点就通,不像军中那些铁疙瘩,点死了都没有一丢丢的的领悟,非要把话说的直白让自己没面子才爽的。 “孤虽钦点你入阁,但是你清楚咱们明国的制度!”牧景提醒:“明国昭明阁之下,有政事堂,枢密院,能够入阁的,下面都有很多人支持的,所以你也要努力,让人知道,你蒯良是有实力入阁的!” “造势?”蒯良又听懂了。 “可以这么说!” 牧景叹了一口气:“孤不是不能一言堂,但是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入阁孤只能提议,至于最后能不能入阁,得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其实他提议,就等于是打通了最重要的关节,可如果没有能力的人,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如果是旧时的制度,牧景倒是可以钦点,没有人敢反对,这就是皇权的厉害,也是弊端。 一个皇帝当你想要怎么用人就怎么用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代表着落后的制度。 入阁的关键在牧景的认可,可最后能不能入阁,还要看政事堂枢密院他们的支持,昭明阁是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基础,没有他们的支持,就算入阁了,也未必能得到很大的权力。 “时间太短,属下倒是能发动一些同僚支持,可属下这几年太过于低调了,所以不管是政事堂,还是枢密院,属下都没有人脉!” 蒯良有些苦恼了。 他现在非常非常后悔,为什么这两年不能高调一点,之前他只是埋头苦干,做事情,不要名,为了就是让自己的名字消除在牧景心中的位置,他以为这样,能让牧景不在忌惮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力降低在最低的地步,也能让蒯氏一族变得不再是明国的威胁。 可惜,他还是低估的牧景,或许说,他一直在低估的牧景的心胸,牧景虽忌惮那些世家门阀,可从来没有忌惮过他。 “没错,不管政事堂还是枢密院,对你都不会有支持的,哪怕政事堂承认你这两年对的雍州的治理,可胡昭刘劲他们,会不会给你入阁呢,不会,因为他们推动入阁的人,是鲍苏,所以你要另谋生路!”牧景道。 “枢密院这一次会不会推举人入阁?”蒯良反应很快,牧景说了政事堂,并没有说枢密院,枢密院执掌天下军权,在目前还是面临大战,并没有马放南山的阶段,可是权力冲过的政事堂的,如果枢密院能支持他,他就能顺利入阁。 “枢密院?” 牧景想了想:“应该是没有,张辽倒是可以,但是……” 他摇摇头:“目前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他还需要历练一下,所以这一次,枢密院不会出手!” 就在蒯良有些高兴的时候,牧景话音一转:“不过枢密院就算没有推举人入阁,也未必会支持你,哪怕孤和枢密院说了,他们会不会卖孤这个面子呢!” “这个……” 蒯良顿时有些心凉了,不是说牧景指挥不动枢密院,而是昭明阁影响力摆在那里,牧景敢亲自下场,他就等于毁掉自己建立的规则,这等于放弃了他对明国制度的奠基,自己可没有这个能力让牧景这样做。 “所以孤让你的另谋生路!”牧景道。 “什么路?” 蒯良皱眉。 “孤打算建立一个都察院!”牧景轻声的道:“取而代之御史台!” 这也是新政的一部分。 御史台始终有些笼统了,但是明朝时期的都察院系统,在皇权封建的时代,还是比较的有市场的。 “都察院?” 蒯良眸子微微一亮。 “天下官吏,执权可管天下人,可是人都容易犯错,孤得给他们弄一个枷锁,都察院有权力监察天下官吏,上奏弹劾!” 牧景平静的说道。 蒯良一听,顿时明白了,这将会是和政事堂,枢密院,并驾齐驱的一个官衙,而且这个官衙,是牧景给他找的路。 “当然,这大的事情,你想要挂帅,未必能,哪怕你愿意,你有能力,可他们未必相信你!”牧景轻声的道:“你得找一个人来替你挂帅!” “蔡老!” 蒯良闻言,瞬间一个名字就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去了。 “聪明!” 牧景不得不说,蒯良在政治的思维是非常明敏捷的:“他是最合适的人,但是如何说服他,还得看你的本事!” “属下领命!” 蒯良深呼吸一口气,他有自信,因为蔡老这种人,不会因为立场而放弃原则,哪怕他在昭明阁的立场,偏向胡昭,但是对的事情,他会坚持。 不过蒯良有些犹豫,道:“大王,如此以来,会不会让胡相恼羞成怒啊,到时候他会狙击属下的!” 牧景这样做,意图不仅仅是推动自己的入阁,还有其他的意图,他也能明白,只是他比较担心会引发胡昭的怒火。 胡昭如今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国丞相,当之无愧。 “孤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啊!” 牧景无奈的叹气。 他此招,乃是一石二鸟,不仅仅建立都察院,还要分化胡昭和蔡邕之间脆弱的联盟,不说把蔡邕拉到新政的立场上,最少也能让蔡邕袖手旁观。 蔡邕只要接手了都察院,他为了立身正,只能以明国法度法规为标准,而不是之间的立场为标准,到时候他只能在新政事情上,当一个评委而已,而不敢下场玩耍。 这就是牧景要的。 他在建立大明朝之前,必须要布局,把推行新政的准备都做好,这样以来,他登基之后,立刻就会推动全国上下,新政的施行。 “胡孔明哪怕生气,也只能生气,他地位摆在那里,对你一个没有入阁的人出手,那就是他的不对,他还是很爱惜羽毛的,不会这么做的!” 牧景还是比较了解胡昭的,道:“就事论事,你有资格有能力入阁了,哪怕胡昭要对付你,也会入阁之后,站稳了在昭明阁的位置,可能比你入阁还要难一些,这只能靠你自己的,孤能帮的并不多!” “大王放心,属下定不负大王之期望!”蒯良自然也很清楚,牧景在这时候,推动自己入阁,是冒了多大风险,所求之也是多么艰难的事情,而这恰恰好也是他唯一的机会,入阁等于跨过的天坠的一步,哪怕粉身碎骨,爬也要爬进去,一旦错过了,日后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去吧!” 牧景点点头,道:“孤这里不相信大话,孤只是看着,你怎么做,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就知道了,对于你,孤还只是从你的名声上听来的,你的能力,孤选择相信,但是你也得让孤亲自看到,毕竟你对雍州的治理,过于保守的,孤其实不算很满意的!” “是!” 蒯良心中一突,他对雍州的治理,自然是保守一些,因为不敢冒进,不过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今时不同往日,往日不敢表现,如今机会来了,他要是再不敢表现才能,就只能等着养老了,日后再也没有机会参与天下大事了。 ………………………… 蒯良离开之后,霍余亲自送上一盏茶,他忍不住问:“大王为什么如此相信蒯良,他始终有些立场上的问题?” “立场是可以变的!” 牧景笑了笑:“不是孤想要相信他,是孤根本就没有其他人可以相信,或许说相信的人也没有能力入阁,没办法,他是最好的人选!” 他的笑容有些勉强,说到底明国还是人才短缺,民间其实藏着很多人才的,可高冷的很,一个两个,宁可读书读啥,也不愿意出仕途,没办法的事情。 他已经尽力的在改变自己的形象的,可有些形象,已经生根了,让很多骨头硬的一匹的读书人都认定了他是一个窃国贼,他也无可奈何啊。 所以人才,还得自己的培养的用的比较顺手。 “鸿都门学今年好像已经有六座学院了吧?”牧景突然问。 鸿都门学是明国第一学府,因为这是牧景亲自建立的学府,当初他可是鸿都门学重建之后,第一任的祭酒。 他掌控西南之后,开始在教育上大举投入,而且为了稳固蔡邕,还把蔡邕往教育的道路上往死里面用,蔡邕本身就是一张活名片,不知道框来的多少学识不凡之施斌加入了鸿都门学的教师之中。 这让鸿都门学的名声是越来越大了。 “七座!” 霍余回答:“大王出征之后,蔡参政亲赶赴西凉,建立的鸿都门学西凉学府,而且亲自和西凉三大儒席地而坐,论道论政,三天三夜,最后西凉名气不凡的三大儒者,出山担任鸿都门学西凉学府的祭酒,今岁招生,一百八十二学子!” “好!” 牧景道:“蔡老头在教育上,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蔡邕在权力上并不是很大的欲望,反而对于教育,有很大的野望,他特别特别记住,当初牧景忽悠他的话。 若是能让天下人能读书,那将会是一个多大的造化啊。 有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是这些年来,明国教育的进步,让他切实的看到了这种希望的存在,明国在教育上的投入,要是放在枢密院,估计兵力都能翻倍的,而且炼制出来的都是精兵,精兵才是消耗最大的。 可牧景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这些钱投在了教育上了,不说大学府,就说每一个县都建立一座能蒙学的小学府,那是何等庞大的搞工程。 若有十年,明国将会在人才上,超越全天下,到时候他们别说和明国竞争,就算是明国的不打他们,他们也会有一天被明国影响之下而灭亡。 这就是明国的优势所在。 “蔡参政在教育上倒是舍得投入,不过他和刘参政吵了好几次,好像他在从盐税上挪了一些钱去教育司!” 霍余作为唯一能在昭明阁会议上记录的人,他可知道各部不少的小秘密的。 “是吗?” 牧景眯眼,笑了笑:“蔡老头也有把柄被人家拿住了?” “不是把柄,是先后的次序问题,这笔钱应该就是批下去给教育司的,但是优先是在水利工程那边,他就用了点障眼法,刘参政没看出来,可胡相的眼光锐利,自然看出来了,反正刘参政和蔡参政在政事堂那边,吵了好几次,都是胡相安抚下来的,后来胡相让刘参政重做了一份计划书,把次序调换了一下,把这事情压下去了!” 霍余道。 “我说胡昭怎么能让蔡老头给他站场子,感情是蔡老头不好意思,所以要还点人情啊!”牧景冷笑。 不得不说,他不在渝都,还是有些问题的,下面的人,谁都不是圣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难免就给了胡昭机会了。 这厮设局特别厉害,这件事情,要说没有这厮故意为之,他打死都不相信,无非是利用了蔡邕在教育上的用心,然后在给蔡邕卖个人情,蔡邕没办法的,对于新政他问题不大,所以稍微倾斜一下,也是可以的。 “胡孔明,跟孤玩心眼,等着!” 牧景冷笑。 新政推广的事情,他是会和胡昭死磕到底的,胡昭应,也得应,不应,也得应下来了,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 数日之后,渝都越发的热闹了,牧景称帝的消息,也越来越多人讨论了,但是明国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可很多人都对牧景称帝有了认可。 这时候,四面八方回来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 有各地总督回来叙职,有各部中郎将回来的叙职,而所谓的叙职,都只是一个理由而已,都是为了回来参与明王登基为帝的仪式的。 这对于明国不管是文武的臣子大将,都是一件很值得的兴奋的事情,水涨船高,牧景称帝,代表他们的地位也会提高一大截的。 而且称帝的意义不一样,这是改朝换代,新朝建立,必然会犒劳功臣,到时候封侯拜相,肯定有不少人。 所以蠢蠢欲动的人,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