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赋税
“孩儿正有此意,若母妃说好,大荣朝还有几人能说不好?怎么说,母妃也是在宫中长大,什么胭脂没用过。” 刘钧笑嘻嘻的,胭脂是闺中用品。 赵玉燕身为大荣朝公主,她的品评绝对算得上重量级的。 “少贫嘴,还不把你的秘方拿出来,也不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搞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赵玉燕白了刘钧一眼。 刘钧来时便将盛着水杨酸粉末的瓷碗带来了。 这时,他掀起袖口,将碗放在了桌子上, “就是这个。”刘钧将碗推到赵玉燕面前,“母妃让绿珠制胭脂的时候捏一点放进去,切记不能多放,百中有一二即可,否则过犹不及,反而会灼伤皮肤薄的人。” 赵玉燕端详了下碗中的面粉状的东西,又闻了闻,方说道:“行了,放在这吧。” 转过身,她对身侧一个身材高挑的少女道:“绿珠,你这便叫上几个丫头跟你一起去制胭脂吧。” 少女应了声是,好奇地扫了眼碗中的白面,径自去了。 刘钧也不多待,和赵玉燕随便说了几句家常话便往回去。 没走几步,却看见胡为急匆匆地跑来。 “出什么事了,火急火燎的。”见胡为形色匆匆,他知道肯定有事。 “王爷,王府外面来了不少城百姓,说是要王爷赔银子。”胡为抱怨道,“准是昨天那个汉子回去挑唆的。” 刘钧笑了笑,“这是好事啊,由此看来,百姓对本王还没完全失望,至少还敢来,既然话都说出去了,该赔偿就赔偿,俗话说无信不立,想让百姓从今往后信得过王府,就要从今日做起。” “话是这么说,不过银子今儿撒点,明儿撒点,内库的银子也支撑不了多久。” 这几天经他的手拿出了不少银子,他有点肉疼。 “鼠目寸光。” 刘钧懒得理睬胡为,这小子什么都好,就是抠门,八成是小时候穷怕了。 不管是谁的银子,他都舍不得花出去。 “别傻站着了,让他们到勤政殿,本王一一核对,也不能让那贪婪之人钻了空子。”刘钧一面走,一面说。 胡为应了声。 唠叨归唠叨,但他清楚胳膊拧不过大腿,又一阵小跑去了。 刘钧到了勤政殿,胡为也带着二三十个老老少少过来。 “草民参见王爷。”众百姓躬身行礼,接着就要下跪。 “免跪,说说本王什么时候,踩坏了你们什么东西,说对了,本王如数赔偿,若是胡编乱造,本王也不愿做那冤大头。”刘钧坐在台阶上,望着众人。 听了这话,原本就有些紧张的百姓,越发小心翼翼了。 原本,他们是打死也不敢来王府讨要赔偿的。 但村里狗娃他爹实打实拿着白花花的银子给他们看了。 这才有村里人相邀,壮了胆子一起来王府试试。 “去年七月,王爷游猎的时候抓了老汉一只鸡,不知王爷可还记得?”一卫老汉说道。 刘钧回忆了下,的确有此事,于是对胡为道:“记下。” 有人起头,剩下的人胆子大了起来,一个汉子道:“王爷前年一把火烧了草民的房子……” “记下。”刘钧老脸一红。 “今年冬天,王爷的马啃了草民家不少麦苗。” “……” 百姓一个个将刘钧以前犯下的恶行说了出来。 参照着记忆,刘钧还真是基本上对上。 因为他继承的记忆犹如十四年的录像,所以许多小王爷忘记的东西他都能找到。 “全部记下了吗?”刘钧问道。 “都记下了。”胡为将一张单子递给刘钧。 粗略看了下,刘钧道:“带他们去内库,照价三倍赔偿。” “王爷真是好人啊。” “要知道王爷如此贤明,我们早来了。” “……” 百姓们闻言,纷纷鞠躬行礼,面色兴奋。 刘钧笑道:“身为靖王,本应爱护自己的子民,今后官府若有什么不周之处,你们尽可以来王府申诉。” 众人闻言,顿时激动起来。 对他们来说,靖王高高在上,如同天上的日月,他们只能仰望,无法触及。 今日见到靖王,却发现本人如此亲善,他们往日积攒在内心的怨愤突然间消失了。 “草民斗胆,有一事请奏王爷。” 众人中,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左右看了看,忽然上前一步。 老者听见,神色紧张,忙拦住青年,“顺子,你能有什么怂事,领了银子回家去说。” 老人见多识广,心知在靖王此等尊贵之人面前,得了便宜要见好就收,万万不能僭越了。 “无妨,本王绝非哄骗你们。”刘钧说道。 自从拿下高鸿允参军一职,遏制了他的势力在军中壮大。 收拢民心对他而言便成了当前最为紧要之事。 而要赢回民心,就要做些实事。 “王爷真乃贤王。”青年手心冒汗,但想到事关饿肚子的大事,他不得不说,“过几天就要春收了,昨天官府催收春税的文书也到了村里的保长家,保长说,今年春收要缴的粮比往年高了五成,王爷,这么高的赋税,没法让人活了。” “春税!”刘钧的眼睛眯了起来。 “王爷赎罪!” 老者见刘钧表情变得阴沉,忙拉着青年跪下。 青年见状也有些后悔,但话已经说出来。 “快起来。”刘钧忙扶二人起来。 他不是在生二人的气,而是在暗骂高鸿允。 刺杀事件后,高鸿允这家伙刚刚老实了几天,没想到是在憋大招。 加收赋税这样的事,他问都没问他,直接就下了政令。 “你们且领了银子回去,本王向你们承诺,今年的赋税和去年一样,不会多征。”刘钧斩钉截铁地说道。 众人闻言,你看我我看你,个个喜的眉飞色舞。 再三谢恩后,才跟着胡为去内库领银子。 待众人走远,刘钧望着府衙的方向冷笑起来。 今天幸好百姓前来提及了此事。 否则一旦加征赋税施行下去,岂不是逼着百姓造反? “高鸿允,身为右傅,你会不知道其中要害?或者,你是有意为之。”刘钧牙齿咬得咯嘣响。 又联想到平儿说的事,刘钧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当前有且不只一股势力暗中在景州兴风作浪。 所以李然的推断还是有道理的。 目前他唯一不确定是高鸿允到底是谁的人。 或是,他纯粹要造他反。 “哼,找死!”刘钧暗道。 其实,从掌控参军职权后,他便不再害怕高鸿允了。 没了参军虎符,高鸿允便无法调动边军和各府府兵,不过是一个坡脚鸭而已。 之所以还留在他,不过是为了稳住他的党羽,免得他们沆瀣一气,狗急跳墙。 不过,这并不意味还要继续惯着他。 现在他既然来了这么一招害他,说不得要惩治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