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三国之仲氏太子在线阅读 - 第103章 强弓营

第103章 强弓营

    嗖~

    利箭夹带着破空声,又是射翻了三名江夏兵。

    黄忠再次取箭,这次刚一触碰到箭支,黄忠眉头就一阵微皱。

    吕岱部下的弓兵,用的都是一石弓,配的也都是一些软箭。

    为了方便后勤供应,原先袁军的箭矢都是统一规制。不论是两石强弓,还是一石普弓,都用一样的箭矢。

    在黄忠入伙后,袁耀就给黄忠拨调了千余精壮,这些人可都是袁耀用三十斛粮米招募而来的能拉满一石弓的精壮之士。

    黄忠只是稍加拣选训练,就给袁耀练出了五百名能使两石弓的强弓手。

    弓箭弓箭,两者既然配合使用,那么不同磅数的弓最好要用对应挠度的箭。

    这是因为在射箭的时候,箭支一定会摩擦弓弩。一般磅数低的弓使用的箭身会更软一些。

    而高磅数的弓打软箭容易炸箭,低磅数的弓打硬箭容易磨损箭台;同理,挠度合适的箭跟弓的摩擦最小,容易打准,可以提高命中率。

    因此黄忠便请求袁耀生产一批硬箭,专供强弓手们使用。

    袁耀一开始也觉得这样最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便让南昌的工匠们按黄忠的要求,继续生产一般箭矢的同时,开始打造两石弓需要的箭羽更长、箭枝更坚韧,箭头也更锋利的硬箭。

    但只是生产完第一批硬箭,兵曹掾就来找袁耀诉苦了,说要是继续造硬箭的话,根本完不成袁耀定下的每月生产三万支箭的要求。

    袁耀了解后才知道,制造一支硬箭的耗时和用材,是一般箭矢的两倍还多。

    一开始袁耀还以为兵曹掾夸大了事实,在偷懒耍滑。但等他亲自去工坊看过了,才知道兵曹掾说的都是事实。

    随行的黄忠也一直一言不发,很明显他早就知道生产硬箭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事。

    虽然那个兵曹掾知道黄忠是袁耀新招的爱将,甚至听说两人还有师徒的关系。但为了自己的脑袋不搬家,也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毕竟每月生产多少箭矢他可是在袁耀面前立过军令状的!所以尽管当着黄忠的面,但兵曹掾还是请求袁耀要么削减造箭的总数量,要么放弃生产硬箭。

    削减造箭的数量肯定是不可能的,每月生产三万支这是袁耀的底线。目前袁军各部加在一起共有两千多弓弩手,按每个弓手背三筒箭,一筒三十支的最低要求,最少也得需要十八万支箭。

    而袁军现在所有的箭加在一起才十万支多一点,缺口很大!而且这十万支箭其中大部分都是作战缴获所得,箭头磨损都很严重。

    加上每月的训练损耗等等,每月生产三万支箭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

    总不能一直指望着靠打仗缴获吧?

    所以袁耀当即拒绝了削减造箭数量的请求。

    兵曹掾也知道袁耀不可能答应减少造箭的总数,于是便力劝袁耀放弃生产硬箭。

    用兵曹掾的话说,两石弓改用硬箭固然能提高命中率,但总不可能让命中率翻倍吧!

    但要是把打造硬箭的人力物力都用来生产原来的箭,可以造出两倍多数量的箭,用更多的箭,不就能杀更多的敌人吗?

    而且一石弓和两石弓本身磅数差距并不大,一直以来都使用的是一样的箭矢。只有三石及以上的劲弓,才会用特制的硬箭。

    当然使用三石及以上劲弓的人,一般都是富有气力的将校们,工匠们抽个空就够给将军们打造专用的箭矢了。

    现在要专门为了五百强弓手打造硬箭,那就很有可能造成全军箭矢都短缺的情况,那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修整军备,影响战事的进行。

    这番话也打动了袁耀,毕竟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亲爹袁术还有一年多一点时间就要称帝了,到时候袁术一系将彻底沦为世人唾骂、人人喊打的对象。

    孙策已经赶跑了刘繇,而且很快就会击破许贡占据整个吴郡。等明年开春,孙策还会进攻会稽郡;到时候江东富庶之地,就尽归小霸王所有了。

    曹操现在也逐走了吕布,平定了兖州。等他再迎接献帝,迁都许昌,可就是妥妥的中原霸主了。

    而自己现在只勉强占有半个豫章郡,兵少将寡,完全不足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

    想要逆天改命,最好的办法就是抢占掠夺其他历史主角的气运。

    魏蜀吴三家,曹操的配置太强,手下文武人才济济,而且质量没的说,在三国迷口中,素有曹老板之名。

    就算开局袁术两腿一蹬,淮南文武集团山呼海啸百般拥护袁耀继位,而且都对袁耀忠心无贰,那袁耀带着纪灵杨弘这票人也是不可能干过曹老板的。

    刘备就不用说了,他的气运属于大器晚成那种,很晚很晚那种,而且袁耀已经掠夺了刘备一生中最大的气运——诸葛亮,现在没必要再盯着人家不放。

    看来看去,只有孙家是最合适取而代之的。

    一来孙家没有什么身份背景,不像曹操和二袁这些官宦之后,开局自带一票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也不像刘备刘璋刘表,宗亲之后,一个刘姓不管去哪都是最大的通行证。

    孙家什么身份背景?地方庶族而已,祖上最多也就出过县吏佐属这些不入流的小官,也就到了孙坚这代才打出了名头,但依旧不够看的。

    也正是因为名势不够,孙氏尽管能凭孙策的勇猛开拓精神占据江东之地,但很难搅动天下风云。

    中原没一个世家大族鸟他。

    哦,其实也不对,孙家也是有背景的,现在孙家最大的背景身份都是汝南袁氏给的。

    二来,孙家起步晚,现在还在创业阶段。创业阶段的公司是最脆弱的,而且如果有人清楚直到这个创业公司每一步的商业计划,那还不容易搞垮这家公司?将这家公司据为己有?

    所以袁耀一直以来的计划就是,和孙策一样渡江南下,先快速平定豫章郡,再以江西之地为后方根据地,和孙策抢夺江东之地。

    或许会稽郡是抢不到了,但是太史慈和祖郎盘踞的丹阳郡西部地区,是一定要抢在孙策前下手的!

    所以,时间对于袁耀很重要!

    袁耀这一路来遇到的敌人,彭材,朱皓,诸葛玄,刘繇其实都不算难对付。

    基本上都是可以一战而定的小角色。

    但今后的征途不可能一直如此顺利,如果碰到了势均力敌,长期对峙的局面,那或许就是比拼军资储备的时候。

    所以,袁耀便是打算暂时妥协,让兵曹掾只制造一般的箭。

    黄忠也没说什么,但眼神中也难免失望。

    对于一个异常注重细节的人来说,不能将每一件事做到极致总归是难受的。

    但第二天,袁耀却又改了主意。

    去过工坊第二天,黄忠便邀请袁耀检视强弓手们训练。

    五百强弓手列好队形,袁耀随便报了一个数字七,然后就有军法官在队列中,每隔七个人拉一个人出列。

    最终随机抽出了五十名强弓手,站在五十个木头桩子前,每个木头桩子还披了一层札甲。

    当然是那种已经被穿的破烂的不行的旧甲,在发挥最后的用处。

    一百步距离,强弓手们用两石弓射出十轮箭矢,基本都能达到六发中靶的成绩。

    袁耀又亲自上前检验,发现靶上超过一半的箭矢都能穿过札甲。

    也就是说,在一百步的极限距离,有效杀伤率超过了35%。

    虽然是静止目标,但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命中率和杀伤效率了。

    要知道,黄忠也只操练这些弓手两个月而已。而黄忠原本的计划,是让这群新兵们完完整整接受三个月的训练。

    上面是用普通羽箭进行试射的结果。

    然后黄忠让强弓手们换上那批才打造出来的硬箭进行试射。

    还是一百步距离,这一次十发箭,七箭能中靶。

    黄忠又让强弓手们退后二十步,又射十轮。

    将将六发中靶。

    袁耀再次上前检验杀伤效果,赫然发现,大多数中靶箭都穿过了札甲。

    而且入木三分!

    这可是一百二十步距离!

    一石弓的极限射程最多一百二十步,而且射出超过七十步后,箭身会发飘,箭力也会大大减弱,也很难具备穿甲效果,这也就是俗称的“流矢”。

    除非是正好射在人脸和脖子等裸露处,否则流矢很难造成有效的杀伤。

    两石弓的最远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左右,有效射程则在一百步左右。当然这是两种弓都用一种箭的结果,如果让两石弓用相适配的箭的话,有效杀伤射程自然能提高一些。

    战场上瞬息万变,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靠的就是谁能抢占先机!

    如果能打造一支无往而不利的善射之师,多费点代价又如何呢?

    袁耀不再犹豫,立刻命令兵曹掾继续制造新的硬箭!

    同时两石弓用的旧箭也继续生产。

    为了保障每月三万支箭的产量,袁耀不惜血本,继续大撒币战略,提高俸米待遇,四处网罗工匠,招收学徒!

    从那一天开始,黄忠手下的五百强弓手,得名强弓营。

    这支部队日后也随着袁耀南征北战,射出了自己的威名,也立下了赫赫之功,成为了仲氏王朝第一支精锐部队!

    lwxsbiqudusyueshubahqshu

    biquge111xiaoshuoshulwxsw.org5ixs

    shoufashushumitxtqcxsdushu360